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微波爐再加熱

相信各位爸媽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試過為慳時間用微波爐叮熱食物,不過你們又是否知道有些食物不可以放入微波爐翻熱。最近英國食品標準局和歐洲食品訊息理事會有研究報告就列出以下5種食品應避免用微波爐加熱後食用,否則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誘發癌症。

1. 雞肉


雞和其他家禽都含有一定程度的沙門氏菌,因此必須小心烹製。相較於其他的烹飪方法,在微波爐裡烹製雞肉的主要問題是熱力無法均勻地散佈至食物的每一個部位,所以某些部位比其他的熟得更快。而雞肉的蛋白質含量比紅肉更多,當放在冰箱裡冷藏的雞肉再加熱的時候,蛋白質的分解不盡相同,容易造成胃部不適。

2. 米飯

根據食品標準局的說法指米飯的存放方法更為重要。室溫為米飯中的細菌孢子繁殖提供了絕佳的環境,從而增加毒性引起嘔吐或腹瀉,就算再加熱米飯亦不能消滅其中的細菌。

3. 薯仔

薯仔在被煮熟後應小心存放,不適當的存放會使細菌迅速繁殖。把薯仔放在室溫下,尤其是當它們被錫紙包裹著與氧氣隔絕的時候,可能導致肉毒桿菌的增長, 就算再加熱薯仔亦不能消滅當中的細菌,建議薯仔需存放在陰涼處。。

4. 蘑菇

根據歐洲食品訊息理事會指蘑菇中的蛋白質容易被酶和微生物破壞而變質,所以如果存放不當,及後再被加熱會引起胃部不適。 如果蘑菇放在冰箱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再加熱蘑菇通常不是大問題,但建議溫度是攝氏70度。

5. 菠菜及其他綠葉的蔬菜

菠菜和其他綠葉蔬菜都含有高濃度的硝酸鹽。 儘管硝酸鹽本身是無害的,但放入微波爐加熱後會轉變成可致癌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會影響到血管輸送氧氣的能力,導致嬰幼兒患上「藍嬰綜合症」。基於這些原因,理事會忠告大家不要再加熱菠菜,加熱後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

英國食品標準局和歐洲食品訊息理事忠告大家要盡量避免用微波爐加熱以上5種食品,肉類、奶類、水果、蔬菜會在微波爐加熱後轉化為致癌物危害我們健康,而當中的礦物質、維生素及營養成分可能會流失。為了小朋友的健康著想,爸媽們盡量少用微波爐!

Related Posts:

  • [動人故事] 下廚教學解心結 走進工作坊:下廚教學解心結    看到Studio Pretzels的名字,你或者會在想,這是錄音室?band房?細心一想,你會發現自己的方向錯了。「pretzel」是一種繩結形狀的德國麵包,這是一個下廚煮食的工作室。這個「pretzel」,對創辦人Cyan Koo (Cyan) 來說,象徵的不是食物那麼簡單,而是代表著一個她與父親間的連繫。在這個藏身於工業區,而空間偌大的烹飪教室裡,她分享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Read More
  • 【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微波爐再加熱 相信各位爸媽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試過為慳時間用微波爐叮熱食物,不過你們又是否知道有些食物不可以放入微波爐翻熱。最近英國食品標準局和歐洲食品訊息理事會有研究報告就列出以下5種食品應避免用微波爐加熱後食用,否則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誘發癌症。 1. 雞肉 雞和其他家禽都含有一定程度的沙門氏菌,因此必須小心烹製。相較於其他的烹飪方法,在微波爐裡烹製雞肉的主要問題是熱力無法均勻地散佈至食物的每一個部位,所以某些部位比其他的熟得更快。而雞肉的… Read More
  • 秋冬甜品:滋陰潤肺糖水 秋冬甜品:滋陰潤肺糖水   雖然中秋已過了一個月,但早前依然炎熱,近幾天才逐漸讓人感覺到:秋天真的來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四季養生的原則。秋風吹來,雖然舒服,但也是容易令皮膚變乾燥的開始。「秋燥」容易傷陰,導致「陰虛」,因此要「滋陰」,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1.          蓮子百合紅棗糖水材料:蓮子50克,3個… Read More
  • 製作滋潤雙梨水早幾日睇FACEBOOK見有朋友仔煲左依款涼茶,見啲回應都話好好飲,加上個煲法又幾簡單,所以我都試下煲滋潤雙梨水啦~ 雪梨就最啱依個時候飲,因為夠潤之餘對肺保健都好好。之前都成日雪梨嚟煲,今次都係第一次用兩款梨嚟煲,唔知係咩味道呢(左邊尖尖地就係鴨梨,肥肥地嗰個就係貢梨)~ 貢梨4個、鴨梨4個、蜜棗6粒、無花果6粒、南北杏少少~ 所有梨洗淨後去蒂去核,但不用去皮,之後就切開細細舊。其他材料都要洗淨,另無花果要剪開一半~ … Read More
  • 美亞廚具賀年大特賣 低至5 折 新年大宴親朋,少不免要親自下廚,炮製美味賀年佳餚,優質可靠廚具絕對是最佳拍檔。美亞廚具在觀塘旗艦店、各大百貨公司及超級市場專櫃舉行賀年大特賣,特別推出多款新春精選套裝,低至5折,助大家輕鬆炮製團年飯。 美亞廚具推出5個均一價,價錢由$88至$888不等,每個均一價均有多款精選廚具產品,部分更是限量發售。現凡購買任何美亞廚具產品,即可獲贈「美亞團年‧家的味道」食譜1本,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大圖) Meyer 6件不黏鍋具套裝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