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是中國人的「大節」,爸媽們尤其多工夫要做,除了為家居除舊迎新,在過年前執拾整理一番外,又須準備揮春攢盒利是、為孩子添置新衣、安排拜年行程等等。有些年輕父母一說到過年便皺眉頭,認為幾天假期都花在挨家逐戶造訪長輩親戚上,口中盡是說些「肉麻」的恭賀說話,又要小心翼翼不能講不吉利語,規矩多多很煩人。
中國累積數千年文化,繁文縟節一大籮,沒有西方社會那麼自由和不拘小節,真的很麻煩。然而煩是煩了一點,這些習俗卻全部有根有據有起源,諸如賣懶、年廿八洗邋遢、貼揮春、守歲、壓歲錢、舞獅、開年等等,其實提供了不少有趣的材料和故事給爸媽們作「說、教」孩子之用,以下列舉一些。
行花市:自己平時最怕人多的地方,差不多可說是那種患有密室幽閉恐懼症的人,但過年前的花市,我卻樂意帶孩子去闖一闖、逼一逼,切身體驗一下人潮擠擁的情況。哪條路綫可走得較輕鬆自在?看到喜歡的東西怎跟檔主講價?完成目的後怎樣迅速撤離?全是可以跟孩子討論的學問。
拜年:小時候最怕跟爸媽去親友家拜年,嫌悶又覺無事可做,但又捨不得利是錢的誘惑,內心非常糾結。做了別人父親後,才發覺社交關係的重要,而拜年正好提供一個與親友相聚的機會,所以每次家訪都一馬當先,說「恭喜發財!」時聲音雄渾有力,以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利是:除了零用錢,孩子們每年的「收入」主要來源,便是利是錢。港爸港媽們一般十分闊綽,為求新正頭意頭滿滿,並不吝嗇手中紅封包,但派利是時也不可太「手鬆」,乘機要孩子說幾句吉利的四字詞語,鍛煉一下口才社交,橫財就手後,處理利是錢也是另一項重要的親子任務。
人日:中國傳統故事很多,過年時可一一跟孩子講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兒子問我為甚麼年初七是人人生日的「人日」,我便乘機解說女媧創造蒼生的情景,如何順序「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穀」每天造出萬物。說這典故時,兒子忽然拿來跟基督教《創世紀》內上帝創造萬物的次序作對比,發覺那邊廂的第七日竟是神休息的日子(星期日),十分有趣。
農曆新年過去,意味着由聖誕開始的一連串節日「蜜月期」也宣告結束,孩子回到校園,又會迎來大大小小測考的挑戰,尤其是像我兒般的六年級學生,還有呈分試最後一關要過,所以在假期最後幾天,必須慢慢重拾「作戰狀態」。在此恭祝孩子們成績如「靈猴上樹」,愈攀愈高。